2025-10-14
2025年10月9日至12日,第十屆新能源產業年會在上海盛大舉行。一道新能憑借其卓越的技術優勢,一舉斬獲光伏支架十大品牌和光伏組件十大品牌雙項大獎。在同期舉辦的《三人行:穿越20年周期的中國光伏》高端對話環節中,一道新能首席技術官宋登元博士作為對話嘉賓受邀參加。與行業專家圍繞中國光伏產業20年發展歷程,通過“循環之困”“破卷之刃”“未來之門”三大議題,系統分析行業現狀、問題及破局路徑。宋登元博士結合行業現狀與未來趨勢,深刻剖析了當前光伏產業在周期調整階段面臨的挑戰與機遇,并從技術創新、場景拓展、商業模式升級等多維度,提出了一道新能前瞻性的破局思路,為行業帶來了新的思考與啟示。
技術引領鑄就先發優勢
在光伏組件領域,一道新能始終站在技術革新的前沿,以卓越的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鑄就企業發展的新質生產力,不斷推動著行業的進步與發展。一道新能以前瞻性的戰略視野,積極謀劃并深入推進“一主三翼”戰略布局,以TOPCon鈍化接觸技術為核心,依托SiO?/Poly-Si先進鈍化接觸技術,深度布局TOPCon、DBC、TSiP、SFOS等前沿光伏技術,全方位、多層次地開拓全域技術路線,在技術創新層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豐碩成果,有力推動了光伏行業技術水平的整體躍升。
得益于在BC領域的先發優勢,當前一道新能DBC技術已邁入3.0Plus 時代,該技術基于 TOPCon5.0隧穿層技術,搭配選擇性接觸全鈍化方案,電池效率成功超越27.77%,組件功率突破670W,效率達24.8%,在細分場景需求中實現全生命周期最優綜合發電量。此外,DBC 3.0 Plus技術可與TOPCon 5.0工藝兼容,企業在不大幅改造現有產線的情況下,可實現BC電池的導入與量產,極大降低了技術切換的邊際成本,為采取“有限試點、分步擴張”策略的企業提供了可行的技術路徑,推動光伏行業向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的方向大步邁進,為全球光伏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
創新設計引領行業變革
在柔性支架領域,一道新能同樣展現出了非凡的創造力和開拓精神。公司新一代柔性光伏支架系統的創新研發打破了傳統光伏支架的設計局限,為光伏電站的建設和運營帶來了全新的思路和解決方案。該系統采用預應力鋼絞線代替傳統檁條,東西向以兩根預應力鋼絞線承重,南北向運用排間柔性穩定抗風系統的獨特設計,將陣列東西、南北巧妙形成空間索網結構,這一創新設計為光伏電站賦予了靈活“筋骨”與超強穩定性,具備抗臺風、耐腐蝕、適應復雜地形等特性,能夠在各種惡劣的環境條件下穩定運行,為光伏電站的長期可靠運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實際應用中,一道新能柔性支架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風洞實驗室中,一道新能柔性支架起振風速超過46m/s,展現出卓越的氣動穩定性;在新疆十三間房極端風區,該系統成功經受±40℃高低溫交變與17級強風的嚴峻考驗,主體結構完好無損,組件無隱裂現象。目前,一道新能柔性支架已成功應用于農光互補、漁光互補、沙漠電站等20余類場景,實現了土地增值與綠電收益的協同增長,為光伏電站的建設與運營提供了全新的解決方案。在農光互補項目中,一道新能柔性支架在不改變土地農業用途的前提下,實現光伏發電與農業種植的有機結合,提高了土地的綜合利用效率;在漁光互補項目中,一道新能柔性支架跨越水面,減少對水域生態的影響,同時實現光伏發電與水產養殖的共贏;在沙漠電站項目中,一道新能柔性支架適應沙漠地區的惡劣氣候和復雜地形,為沙漠地區的光伏開發提供了可行的解決方案。
技術密碼解鎖發展新篇
在對話環節中,一道新能CTO宋登元博士向與會來賓分享了一道新能跨越周期的技術密碼。他深刻指出,創新應當具有明確的價值導向,要從產能驅動向價值驅動轉變。只有將創新切實轉化為創造價值的能力,企業才能實現高質量發展。一道新能始終秉持這一理念,持續加大研發投入,依托先進TOPCon平臺技術進行路線迭代,DBC、疊層TSiP與多光子SFOS技術通過提升產品性能與質量構建差異化競爭力。在商業模式創新層面,一道新能,深耕海上光伏、沙漠光伏和城市光伏,通過 做精做專挖掘細分市場價值,成為光伏系統解決方案的提供商。
宋登元博士同時指出,一道新能將繼續秉承“一主三翼、全面發展”,通過多元技術的協同發展,適配細分市場領域,構建共生共榮的產業生態。目前,以先進鈍化接觸TOPCon結構為核心平臺,發展的DBC技術憑借其獨特的結構優勢,在提升電池轉換效率、優化組件外觀等方面展現出巨大潛力。一道新能投入大量資源進行DBC技術的研發攻關,通過不斷優化工藝流程、改進材料配方,成功克服了DBC技術在量產過程中面臨的諸多難題,讓產品在能量轉換效率上更上一層樓,為企業的發展贏得了廣闊的空間,引領著行業向更高水平邁進。
本次榮獲行業雙料大獎,是對一道新能在光伏組件、柔性支架領域核心創造力的再度認可。未來,一道新能將繼續秉承創新驅動的發展理念,加大在技術研發方面的投入,不斷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為構建綠色、低碳、可持續的光伏產業生態貢獻力量。